中國衡器產品像其它許多產品一樣,由于其售價低廉而受到很多國際買家的親睞,中國的衡器制造商越來越多的成為他們OEM/ODM的首選。然而由于近年來影響成本的三大因素(勞動力、原材料、匯率)的急劇變化,整個行業的出口形勢暗流洶涌。
事實上,很多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勢正在或已經喪失。為此,企業面臨三種選擇:
一是擇機轉行或轉型。衡器制造商可以針對自己的制造方法、手段、設備、技術儲備等不同的特點向相關行業轉型。人們不要忘記東芝(TOSHIBA)、同電(NEC)以及IBM都曾經制造過商用衡器,然而他們沒有戀戰,很快就像價值鏈更高的產業轉移了。
二是以偷工減料作為應對策略,苦苦掙扎??梢哉f中國有很多的制造廠家選
擇了這一策略。例如:把ABS改為增強塑料或在其中慘雜大量廢料及回料;用不銹鐵代替不銹鋼;用鐵皮支架取代鋁合金支架;在彈性體上用40Cr代替
40CrNiMoa;千方百計減輕稱體重量;用回收的元器件來裝配PCB……這一切無疑于飲鴆止渴。從長遠看,這將對整個產業造成嚴重損害,并破壞“中國
制造”的聲譽。
三是選擇向價值鏈上游轉移。例如培植企業文化、優化物流、實現敏捷制造、加大創新及研發投入,在國際上進行OIML、EC、NTEP等的認證。